在網路社交年代,實體社團還有參加的價值嗎?

  目前國際4 大社團—

  獅子會、扶輪社、青商會、同濟會在台灣都設有總會,每年仍然吸引各界人士參加。過去,它們被視為拓展人脈的黃金平台,而現在,這些社團的人數與活動仍然有增無減,顯示實體社團仍有它獨有的價值。

   在網路平台上,你穿透不進嚴長壽、張忠謀之類各行業成功人士。但是從這些以服務社會為號召的國際性社團,就可能讓你認識位階更高、視野更寬的導師;透過 這些社團,你會認識法律、會計、醫界、政界⋯⋯等可能跟你完全搭不上邊的人。更重要的是,透過實體接觸,馬上有機會解決你工作或生意上的難題。

  沈寶仁, 認識他的人叫他「阿寶哥」,是網路上知名的「人脈達

  人」。1998 年至今,10 多年來沈寶仁前前後後參加10 幾個社團,至今累積超過1 萬3 千張名片。透過實體社團人脈,在別人找不到工作時,他卻常常有不請自來的工作機會。

  雖然社團可以很快拓展人脈,但有人年繳2 萬元會費,卻只得到幾張名片而無法轉化成可用資產;有人很投入會務,搞得自己身心俱疲,到頭來還是無法得到實質幫助。如何透過實體社團而壯大自己人脈圈?顯然其中有不少拿捏分寸的技巧。

社團人脈學1》 學農夫播種,不是獵人捕食
  如果你進入一個社團,發現裡面每個人都竭力推銷自己、努力賣東西,這種被強迫的氛圍絕不會讓你想參加第2 次。

  同樣的道理,加入實體社團時,就不要犯同樣錯誤,把自己當作獵人一樣到處尋找獵物。

  相反的,參加實體社團應該要像農夫,有耐心播種培育,等時間成熟,自然就可以收割。

  沈寶仁觀察,很多人在社團一拿到名片,就會根據對方的職稱與工作,來判斷是不是可用的人脈,「有用才建檔,其他就用橡皮筋綑一捆放在一邊。」結果,大部分人都發現,往往後來真的發生作用的人脈,都是當初被橡皮筋綑在一邊的那些人。

  換言之,眼前你看到可用的人脈,因為交情不夠未必真能派上用場。等到交情有了,社團的人知道你是誰、你能做什麼,通常也要2 年以後。

  「參加社團的正確心態應該是抱著分享態度來交朋友。」沈寶仁強調,目的性要愈低愈好。舉例來說,一位「電腦教學講師」參加社團,他就不該在社團裡廣告招生,反而應該以他的專業來幫大家解決問題,透過服務來建立人脈。

社團人脈學2 》創造可被利用的價值
  農夫間還可以「互通有無,相互幫忙」。其實經營人脈就是經營自己的價值,人脈關係是雙向的,你可以幫助他,他可以幫助你,這種人脈基礎才穩固。

  然而,一般人想到自己的價值,大多是工作的專業價值。「但如果你的工作是禮儀師,恐怕人家需要你專業服務的機會並不多。」沈寶仁打趣說。

  專業價值太具獨特性,就要想辦法經營其他附加價值。而什麼樣的附加價值最值得做?答案就是,被利用的機會頻率愈高,愈值得經營。

  沈寶仁說,在實體社團裡,可以更生活化的附加價值,幾乎比專業價值重要。舉凡照相、寫文章、接待、甚至開車接送等,都是高附加價值,也有助於提升自己在社團的知名度。

  不過,千萬別因為想增加知名度,就去承攬一堆社團工作,但卻什麼也做不好。「只有用專精達人的態度經營,你的價值才能被別人記住。」所以寧可選擇一樣做到極致,讓別人一想到某項工作就非你莫屬。

社團人脈學3》拿到名片立刻執行ABC
  人都不喜歡被強迫推銷,但是經營人脈又得有所作為讓對方記住你,這中間的分寸要如何拿捏?實在是很困擾的事。

  沈寶仁建議可以利用ABC 行動法,讓有機會換得名片的人轉換成自己的黃金人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網路 社交 實體 社團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forever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