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要如何取得氣象資訊?

為提供優質的氣象服務,本局提供了多元的管道,以便利民眾取得各項氣象資訊。依個別的需求,您可透過以下方式取得氣象資訊服務:

  • 電話語音服務:若要快速取得氣象資料,可直接撥打氣象語音查詢專線166(國語)、167(台語、客語、英語)。
  • 電話諮詢服務:若需要更詳細的氣象諮詢服務,可撥打氣象諮詢專線02-23491234或地震諮詢專線02-23491168,本局有專業人員為您解說。
  • 網際網路服務:您可以上本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wb.gov.tw)查詢氣象資訊,或訂閱氣象電子報取得所需資訊。
  • 氣象傳真服務:您也可以利用傳真機撥打本局氣象資訊語音傳真回覆系統020303166,以取得氣象資料。
  • 其他如透過廣播電台、電視台、報紙等管道取得氣象資訊,也是不錯的選擇。

2. 颱風來襲是否停止上班上課,要問誰?

颱風來襲是否停止上班上課之主管機關為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查詢電話為 020300166。根據行政院所頒「天然災害停止辦公及上課作業辦法」之規定,當預測颱風暴風半徑於4小時內可能經過之地區,其平均風力可達7級以上或 陣風可達10級以上時,即屬達到停止辦公及上課標準,至於是否停止上班上課還是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決定 。

3. 什麼時候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當預測颱風之7級風暴風範圍可能侵襲臺灣或金門、馬祖100公里以內海域(如圖1橘色點 線)時之前24小時,即開始發布各該海域海上颱風警報。爾後,每3小時發布1次警報。警報發布時機訂於侵襲前24小時,主要是讓在近海100公里海域作業 的漁船或遊憩的船隻能有足夠時間應變,如進港避風或者採取其他必要防範措施;另外,民眾於海上警報期間,應避免到海邊戲水、活動,以防範長浪帶來的意外災 害。海上颱風警報發布時機示意圖,如下圖。

海上颱風警報發布時機示意圖

4. 什麼時候發布陸上颱風警報?

當預測颱風之7級風暴風範圍可能侵襲臺灣或金門、馬祖陸地之前18小時,應立即發布各該地 區陸上颱風警報。爾後,每3小時發布1次警報,並每小時加發最新颱風位置。陸上警報發布時機訂於侵襲前18小時,主要是讓民眾及防救災單位能預先做好各項 防颱準備工作。另外,颱風來襲時請民眾隨時注意中央氣象局所發布之最新颱風消息,切勿聽信謠言,傳播謠言。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發布時機示意圖,如下圖。

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發布時機示意圖

5. 颱風登陸指的是什麼?

當颱風中心(在颱風眼內)自海上移至陸地時,稱為颱風中心登陸。若颱風中心從海上通過,只 有暴風圈經過陸地時,則不稱為颱風登陸。颱風暴風範圍達數百公里,由於每個颱風之結構不同,導致風雨分布也有所差異。一般而言,越靠近颱風中心處風力越 強,所以當颱風中心移至陸地時,常會導致中心附近數十至上百公里範圍發生嚴重的災害。因此,不論颱風登陸與否,皆應確實做好防颱措施,以防範嚴重的災情發 生。

6. 降雨機率60%是什麼意思? 

降雨機率預報是預報人員根據各種氣象資料,經過整理、分析、研判後,預測某一地區在預報時 段內降雨(指出現0.1 毫米或以上的降雨)機會的百分數。例如:預報台北市降雨機率60 %,就是指台北地區有6成的機會會出現降雨。換句話說,降雨機率只是預測降雨的〝機會〞有多少,與下雨時間長短、面積大小及雨量大小並無直接關連。 右圖為91年至95年中央氣象局預測台北之降雨機率與其對應之實際發生之降雨頻率比較圖,以60%的預報機率值為例,預測100次,實際上會有58.6次 發生降雨現象,即顯示預報機率值與實際發生降雨頻率相當接近。

91年至95年中央氣象局預測台北之降雨機率與其對應之實際發生之降雨頻率比較圖

7.地震規模與地震震度有什麼不同?

規模(Magnitude)是用以描述地震大小的尺度,係依其所釋放的能量而定,以一無單 位的實數表示;震度(intensity),是表示地震時地表面上的人所感受到振動的程度,或物體因受振動所遭受的破壞程度,與地表面振動加速度相關。現 今地震儀器已能詳細記錄地震時地表面上的加速度,所以震度亦係由地表面的最大加速度值來劃分。震度級以正的整數值來表示,震度分級表由各國地震測報機構訂 定,各國不盡相同,中央氣象局地震震度分級表分為0至7級,與日本所使用者相同,如下表: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震度分級表」(89年8月1日公告修訂)

震度分級 0
地動加速度範圍 0.8Gal以下
人的感受 人無感覺
屋內情形
 
屋外情形  

 

震度分級 1
地動加速度範圍 0.8~2.5Gal
人的感受 人靜止時可感覺微小搖晃
屋內情形
 
屋外情形  

 

震度分級 2
地動加速度範圍 2.5~8.0Gal
人的感受 大多數的人可感到搖晃,睡眠中的人有部分會醒來
屋內情形
電燈等懸掛物有小搖晃
屋外情形 靜止的汽車輕輕搖晃,類似卡車經過,但歷時很短

 

震度分級 3
地動加速度範圍 8~25Gal
人的感受 幾乎所有的人都感覺搖晃,有的人會有恐懼感
屋內情形
房屋震動,碗盤門窗發出聲音,懸掛物搖擺
屋外情形 靜止的汽車明顯搖動,電線略有搖晃

 

震度分級 4
地動加速度範圍 25~80Gal
人的感受 有相當程度的恐懼感,部分的人會尋求躲避的地方,睡眠中的人幾乎都會驚醒
屋內情形
房屋搖動甚烈,底座不穩物品傾倒,較重傢俱移動,可能有輕微災害
屋外情形 汽車駕駛人略微有感,電線明顯搖晃,步行中的人也感到搖晃

 

震度分級 5
地動加速度範圍 80~250Gal
人的感受 大多數人會感到驚嚇恐慌
屋內情形
部分牆壁產生裂痕,重家具可能翻倒
屋外情形 汽車駕駛人明顯感覺地震,有些牌坊煙囪傾倒

 

震度分級 6
地動加速度範圍 250~400Gal
人的感受 搖晃劇烈以致站立困難
屋內情形
部分建築物受損,重家具翻倒,門窗扭曲變形
屋外情形 汽車駕駛人開車困難,出現噴沙噴泥現象

 

震度分級 7
地動加速度範圍 400Gal以上
人的感受 搖晃劇烈以致無法依意志行動
屋內情形
部分建築物受損嚴重或倒塌,幾乎所有傢俱都大幅移位或摔落地面
屋外情形 山崩地裂,鐵軌彎曲,地下管線破壞

註:1Gal = 1cm/s2

8. 地震能預測嗎?

地震預測是指在地震發生之前,能夠明確地指出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規模、震度或可能造成之地震災害等資訊。截至目前為止,地震預測技術仍在試驗及研發階段,世界各國許多專家、學者均致力於相關研究,也許在未來能研發出較成熟的地震預測技術。

依據1991~2006年的地震資料統計,台灣地區平均每年約發生18,500次地震,也就是每天大概 有51次之多,這時假定有人預測說:「最近台灣地區將會發生地震」,由資料顯示其預測到之機率是非常高,但是,這種預測因不含明確的時地描述,無法提供地 震防災之用,也就是沒有任何防災意義。

雖然準確的地震預報技術還有待努力,但由於各種地震觀測資料日漸增多,地震發生後可能造成 的災害評估技術也趨於成熟,包括(一)可能發生破壞的地區(二)破壞發生的機率(三)破壞的程度等,對於提升救災效率、降低生命財產損失,有明顯的幫助, 也是在目前地震預測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最可預期的成效。

9. 台灣一年發生的地震有多少次?

台灣地震帶分布圖我國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發生的次數相當頻繁,並且經常有強烈的地震發生。依據本局自1991~2006年16年的觀測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平均每年約發生185,00次地震,其中約有1000次為有感地震。

地震發生次數最多的一年是在1999年,主要是受到921地震之影響,該年共計發生了49,919次地震,其中有感地震達3,228次之多。又根據災害性地震統計,從1900年至今台灣共有96次災害性地震。台灣地震主要發生在3個地震帶上:(如下圖)

  • 西部地震帶: 泛指整個台灣西部地區,大致與島軸平行。主要係因為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引發地震活動,由於斷層構造多侷限在地殼部分,因此震源深度相對較淺(約10餘公里)。但由於西部地區人口稠密,工商建設集中,遇有大地震發生時,都會造成較嚴重的災情。
  • 東部地震帶:此地震帶之地震係直接肇因於菲律賓賓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所 造成,地震活動頻率最高。此一地震帶南端幾與菲律賓地震帶相接,並沿台灣本島平行方向向北延伸經台東、成功、花蓮到宜蘭,而與環太平洋地震帶延伸至西太平 洋海底者相連。本地震帶南端與花蓮以北區域因板塊隱沒作用,震源深度可達到300公里左右。
  • 東北部地震帶:此帶係受沖繩海槽擴張作用影響,自蘭陽溪上游附近經宜蘭向東北延伸到琉球群島,屬淺層震源活動地帶,並伴隨有地熱與火山活動現象(龜山島附近)。

10. 什麼是瘋狗浪?

瘋狗浪一詞並非波浪學理上的術語,只是民間的俗稱,而且其說法或定義並不明確,比較通俗說法是突發性的猛浪,容易造成在海邊釣魚、戲水的民眾被襲擊而發生意外,令人防不勝防。綜析可能造成所謂瘋狗浪的成因有以下3種:

  • 當外海風浪及湧浪移動到岸邊時,與既有的近岸浪產生共振現象而形成巨浪。
  • 當外海長浪移至大陸棚上,由於速度變慢,波峰受波浪擠壓而變高,而當波的振幅變大後,會使得波峰高漲,移到岸邊時形成巨浪。
  • 當外海長浪傳到近岸時,若遇上近岸海流變化,常會形成大湧,並快速向岸邊推進,若與近岸浪作用時,在磯岩或防波堤處產生巨浪。

分析台灣本島瘋狗浪造成意外事件的原因,以民眾在岸邊戲水與磯釣為主,約占79%。而最常發生的月份為每年5~6月及10月至翌年1月,地點則以基隆、宜蘭、高雄、屏東等地之發生機率最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颱風 停止上班 上課
    全站熱搜

    forever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